铝盒加工时表面出现气孔会影响其外观和质量,防止铝盒加工时表面存在气孔现象,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

原材料选择
选用纯度高、质量好的铝合金材料。杂质含量过高的铝材容易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气孔,因此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,查看材料的质量检测报告,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。
检查铝材表面是否有油污、水渍、氧化皮等杂质。这些杂质在加工过程中会分解产生气体,从而形成气孔。对于表面有杂质的铝材,需要进行脱脂、酸洗等预处理,以去除表面杂质。
加工工艺控制
熔炼过程
严格控制熔炼温度和时间。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,会使铝合金中的气体溶解度增加,冷却后容易析出形成气孔。一般铝合金的熔炼温度控制在 700 - 750℃,熔炼时间根据炉料量和设备情况合理确定,不宜过长。
采用有效的除气方法。在熔炼过程中,可以通过通入惰性气体(如氩气)、添加除气剂等方式去除铝合金中的气体。例如,使用六氯乙烷等除气剂,能与铝合金中的氢等气体发生反应,生成不溶于铝液的气体逸出。
铸造过程
确保铸型干燥、清洁。潮湿的铸型会在铝液浇注时产生水蒸气,进入铝液形成气孔。因此,铸型在使用前要进行充分的烘干处理,去除水分。同时,要防止铸型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受潮。
控制浇注速度和温度。浇注速度过快,铝液容易卷入气体;温度过高,铝液中的气体溶解度增大,冷却后易析出形成气孔。一般浇注温度比熔炼温度低 50 - 100℃,浇注速度要根据铝盒的结构和尺寸合理调整,以平稳、缓慢浇注为宜。
焊接过程
焊前对焊件进行严格的清理。去除焊件表面的油污、氧化膜等杂质,可以采用机械清理(如砂纸打磨)和化学清理(如碱洗、酸洗)相结合的方法,确保焊件表面清洁。
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和参数。采用氩弧焊等气体保护焊方法,能有效防止空气中的气体进入焊缝。同时,要合理调整焊接电流、电压和焊接速度,避免因焊接参数不当导致铝液过热,产生气孔。例如,对于较薄的铝盒,焊接电流一般在 80 - 120A 之间,电压在 16 - 20V 之间,焊接速度控制在 3 - 5mm/s。
加工环境控制
保持加工环境干燥、清洁。湿度大的环境容易使铝材表面凝结水分,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气孔。因此,加工车间要配备除湿设备,将空气湿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,一般相对湿度不超过 60%。
避免在有灰尘、油污等污染物的环境中进行加工。空气中的灰尘、油污等杂质可能会附着在铝材表面或进入加工过程中的铝液、焊缝中,形成气孔。加工车间要定期进行清洁,保持环境整洁。